记者从省医保局了解到,上半年,全省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保支出7.41亿元,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达到99%以上,实现应保尽保、应资尽资,让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医保的保障。
健全主动发现机制。推动跨部门、多层次信息共享,医保部门主动与民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数据互通和数据比对,全量获取低收入人口信息,定期推送救助数据,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,从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,实现身份精准标识、待遇精准兑现,让救助政策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“及时雨”。
加强分类监测管理。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,每季度将参保、医疗费用报销等有关数据推送给民政部门;每月对参保居民特别是脱贫人口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就医报销情况进行分类监测,将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仍然较高(脱贫人口为超过3万元,监测对象为超过1.5万元)的人群纳入预警范围,及时将新增人员信息推送给农业农村部门,联动统筹社会救助等实施综合帮扶解困。
记者从省医保局了解到,上半年,全省推送预警信息18.23万人,推送人员中经相关部门核准认定为困难群众身份0.93万人,待遇享受涉及医疗救助资金支出4932.85万元。
实施分类资助参保。统一分类资助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居民医保政策,根据困难群众身份类别,对参加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分类资助。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,对低保对象给予80%~90%定额资助,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给予50%定额资助。
据了解,上半年,全省农村特困人员、低保对象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保239.47万人,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保支出7.41亿元,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达到99%以上,实现应保尽保、应资尽资,让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医保的保障。
落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。强化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综合效能,梯次减轻参保群众负担,确保医保待遇应享尽享。完善统一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、低保对象、返贫致贫人口待遇倾斜政策,起付线较普通参保人员起付标准降低50%,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,取消年度报销限额;医疗救助对低收入人口经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报销后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兜底保障。全省特困人员、低保对象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为93.47%、85.69%、79.01%。
来源:安徽商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