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 0551-63366787

大湾区建设,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

2018-09-14 发布       760 次阅读

 当前,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紧密。仅以深港跨境往来来看,2016年香港和内地之间日均有65万人次跨境往来,相当于一个移动的中等城市。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为大湾区建设奠定基础,也呼唤更深入的社会融合与制度合作。要以让粤港澳大湾区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实现区域内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,在教育、文化、生态、就业等民生方面加大合作与交流力度,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。

 以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最直接体现为生活更便利。9月1日,《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》正式实施,对正在广州、深圳等地学习、工作的港澳台居民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“惊喜”。持证人可在内地的居住地依法享有劳动就业、参加社保、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3项权利,义务教育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、法律服务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,以及申领驾照、申请职业资格、住宿旅馆、乘坐火车飞机、办理银行金融业务等9项便利。以前用不了的网约车、共享单车等需要身份证号实名认证的手机软件都可以用了,大大方便了他们在内地的生活,也会鼓励更多的港澳台居民到内地创业、工作。今后,还将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,让交通更方便,只有让大湾区居民在生活往来上无障碍,才能促进真正的融通。

 以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要让人才交流更频繁,就业创业更容易。对普通老百姓而言,更看中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。粤港澳大湾区内多座城市加快了人才和项目引进、交流的步伐,争取更多的港澳科技人才与项目落户,实现共赢发展。大量港澳的律师、会计师等专业人员来内地工作,带来了先进的行业经验。在南沙、前海、横琴等地,面对大湾区青年的创新创业平台内,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成为粤港澳青年创业创新的福地,而且,利用就业、创业、实习、人文交流等手段,加深了粤港澳青年的沟通交往。

 以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要在文化、教育、医疗、生态等民生领域有更多交流合作。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间在民生领域有合作的基础,可取长补短,实现共赢。广州的教育、医疗、交通优势明显,可以承担大湾区教育、医疗中心功能。南沙区已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新高地。而香港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国际化的医疗制度体系,可以为广东的医院提供参考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,文化湾区的概念也深入人心。无论是文化演出,还是体育赛事,交流更多了。广州大剧院香港文化展演月的剧目一票难求;近年的香港书展,来自深圳、广州等城市的读者占较高比例。在生态合作方面,粤港澳大湾区还将共同建设森林城市群、粤港澳大湾区水鸟迁徙廊道、珠三角地区生物生态廊道、珠三角地区高品质生态公益林等。在教育方面,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粤港澳教师、学生合作交流平台载体和对话协作机制;同时探索大湾区更加便利通畅的学生转学、入学机制,以及学生考试评价机制融合改革,可以更方便人才的流动。

 粤港澳大湾区,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,同时也是民生福祉的助推器。更充分的合作,更深入的交流,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,让老百姓得实惠,正是中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初心。